服务热线: 0536-8469566

潍坊炳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 

重视质量考核才能化解专利泛滥

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,这让我们拥有了“专利大国”的美誉。这一美誉具有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,那就是表明我们的科技创新具有较高的潜力。不过,科技创新潜力并不代表科技创新能力。因为我们企业申请的大量专利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,用于提升产品质量。这就是当下我国产品供给整体质量不高、创新程度不足的根源。用一句话说,我们是“专利大国”,却不是“专利强国”。

 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水平过低,这使得不少企业不愿将专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当一些企业花费大量人财物进行专利研发,千方百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时,另一些企业只需付出较低成本,依靠仿造假冒他人产品就能很好生存,这让专注于专利研发转化的企业情何以堪?即使仿造假冒企业在侵权之诉中败下阵来,其承担的违法成本也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,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宁愿让自己研发的专利停留在概念里。是致力于自己创新抑或模仿与抄袭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。

 在专利保护上,应全面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,以增大侵权成本。有企业坦言,他们专注于研发专利,却不敢去申请专利,“一旦申请,就要对公众公开专利内容,有些竞争对手可能会模仿,这会对我们造成致命打击”。专利企业担心仿造假冒对他们造成致命打击,反过来,要保护好企业研发专利的初心,也应该对仿造假冒予以致命打击,将其罚得血本无归、倾家荡产,从而使企业树立起对专利的敬畏。因为专利法在2008年修订时虽将法定赔偿限额从5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,但仍不具惩罚性质。